OpenAI各個模型的命名來歷時間線
Openai模型的命名原則
GPT系列模型均為基礎大語言模型(LLM),其中數字后綴含 "o"(如 GPT-4o)的型號代表多模態版本,支持文本、圖像、音頻等多形式輸入輸出;而以 "o" 開頭的獨立系列模型(如 o1、o3),則專注于強化推理能力,主打邏輯分析與復雜問題解決。此外,mini/nano/pro 等后綴通常標識參數規模或資源消耗級別,對應輕量版、極小版及專業增強版。
一、基礎大模型的迭代(2023-2024)
GPT-4(2023 年 3 月 14 日)
作為 ChatGPT 3.5 的下一代模型,GPT-4 首次支持多模態輸入(文本 + 圖像),在邏輯推理、編碼和復雜任務處理上顯著提升。其發布標志著大模型從單一文本生成向多模態交互的轉型。
GPT-4o(2024 年 5 月 14 日)
"o" 代表 "Omni"(全能),GPT-4o 整合文本、圖像、音頻三種模態的輸入輸出能力,無需中間轉換。例如,用戶可直接輸入語音指令并接收圖像生成結果,響應速度提升 200%,成本降低 50%。2024 年 7 月推出的GPT-4o mini進一步優化成本,取代了 GPT-3.5 Turbo。
二、推理模型的崛起(2024-2025)
OpenAI o1 系列(2024 年 9 月 - 12 月)
"o" 代表 "Orion"(獵戶座),o1 系列是 OpenAI 首個專注于推理能力的模型。
o1 預覽版(2024 年 9 月 12 日):支持長思考鏈,解決復雜數學和編程問題。
o1 完整版(2024 年 12 月 5 日):API 成本降低 60%,新增高級視覺功能,支持無限量使用(ChatGPT Pro 訂閱用戶)。
o1-mini:針對移動端優化,免費用戶可訪問。
o3 mini(2025 年 1 月 31 日)
受 DeepSeek R1(2025 年 1 月 20 日發布)競爭壓力,OpenAI 跳過 "o2"(商標問題),推出 o3 系列的輕量版。o3 mini 專注于 STEM 領域推理,性能與 o1 持平但響應更快,成本更低。
三、參數模型的調整(2025 年 2-4 月)
GPT-4.5(2025 年 2 月 28 日)
作為 GPT-4 的 "參數膨脹版",GPT-4.5 在數學和物理任務上更可靠,但因成本過高(每百萬 token 輸入 75 美元)遭開發者詬病。僅發布 2 個月后,OpenAI 宣布將于 2025 年 7 月淘汰該模型。
GPT-4.1(2025 年 4 月 14 日)
GPT-4.1 是 GPT-4.5 的 "壓縮優化版",上下文窗口擴展至 100 萬 token,編程能力大幅提升(SWE-bench 得分 54.6% vs GPT-4o 的 33%),成本降低 26%。其 nano 版本成為 OpenAI 史上最便宜模型(每百萬 token 輸入 0.1 美元)。
四、最新模型的發布(2025 年 4 月 16 日)
o3 與 o4-mini(2025 年 4 月 16 日)
o3:OpenAI 最強推理模型,支持長思考鏈和復雜視覺任務,API 定價尚未公布。
o4-mini:定位 "邊緣推理",體積更小,適用于移動端和低延遲場景,與 GPT-4o 形成命名混淆。
OpenAI 的模型發展呈現多線并行特征:
GPT 系列:以多模態交互為核心,通過參數調整和功能擴展迭代(如 GPT-4o→GPT-4.1)。
o 系列:以推理能力為突破,通過強化學習構建長思考鏈(如 o1→o3→o4)。
輕量模型:應對開源競爭,推出低成本、高性價比的邊緣計算版本(如 o3 mini、GPT-4.1 nano)。